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将财政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如何理解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地、固定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而占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
1、经济学视角下的税收
(1)税收是政府占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表现为政府所占有的一定数量的货币。
(2)税收是政府财政最重要的收入形式。
(3)税收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
2、政治学视角下的税收
•利益博弈
•税收体现的是一种政治程序 •税收法定
3、社会学视角下的税收
•对公共理性和公民素质的影响
•个体理性、组织理性和公共理性
(二)税收的本质
1、税收负担说(义务说、牺牲说)
•该学说源于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洲的国家主义。强调的是国家的权力与人民的义务,明确地提出税收的强制性与无偿性,把税收看作是个人被动的义务。
•亚当斯密承认“税收是人民拿出自己一部分私人收入给君主或国家。” •萨伊认为“租税是一种牺牲,其目的在于保存社会 与社会组织” •穆勒发展了萨伊的观点,提出均等牺牲理论。
2、利益交换说
•也称买卖交易说、交换均等说、利益说或代价说。
•“利益交换说”认为,国家给人 民提供保护,作为交换,人民向国家交纳税收。
•“利益交换说”与资产阶级主张民主的思想关系密切,对西方税收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 响。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
• 霍布斯:租税乃购买和平之代价
3、公共需要说
•“公共需要说”基于公共财政理论,认为税收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采取的分配形式。
•税收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而不是政治权力)、按法定的程序和标准、有偿地取得公共产品的价格。
4、保险说
•该学说与交换说同属于一个体系,认为国家保护了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人民应当向国家支付报酬。国家类似于保险公司,人民向国家纳税就如同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
(三)反对三种税收功能定位偏向
1、“税收万能论”。即认为税收万能,什么事情都可以由税收来调节与制导,在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问题时,总是认为能够通过税收调节来有效解决问题。这种观点夸大了税收的调节功能。
2、“税收无用论”
3、“税收原罪论”
(四)税收功能合理定位
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职能、调节职能和监督职能等三大职能。其中,组织财政收入是其本原职能,其它职能则是在这一职能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税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利益配置调节来实现。
税收调节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自动的常规机制,也可能是通过能动的特定动作。
税收的调节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税收要达到预期目标和发挥其调节作用,有着诸多前提条件。
3、税收征管状况和水平
直接税?,间接税?
我国未来的选择 ?
如何认识“财政”的学科属性?
税收在构建一个合理的利益博弈平台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