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键词 / 正文

营改增新政乱弹之(三)——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社区精选2021-08-30 00:11:03

【题记】在增值税上,“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的观点,可以说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实务中,执法、司法、守法基本都恪守着这一“铁律”。现在,营改增扑面而来……时过境迁,这条坚守多年的“铁律”,还能守得住吗?守不住时又该如何善后呢?

税草堂︱无极小刀:营改增新政(财税【2016】36号文)乱弹之(三)——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一、《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4号)及其实施细则实行之时(2009年1月1日前)的无奈期

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4号)对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是“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但由于增值税制度设计的关键是凭发票抵扣。实务中税务机关普遍反映,很多纳税人,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但由于不符合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而不能对纳税人的此类行为征收增值税。因此,纷纷上书,要求有关立法(规)部门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时,增加相关规定规范这种行为。

二、《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及其实施细则实行之时(2009年1月1日之后)的平静期

2009年1月1日,《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修订,在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条款中,增加了“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的规定,与原来的“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并列。

本次修订后《增值税暂行条例释义》(2009年09月14日),“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时先开具发票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开具发票的当天”的释义:增值税实行凭发票抵扣税款制,即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以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准,购买方在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后,即便是尚未向销售方支付款项,但却可以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去抵扣税款。这时,如果再强调销售方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的话,则会造成税款征收上的脱节。即一边(指销售方)还没开始纳税,一边(指购买方)却已经开始将税务机关未征收到的税款进行抵扣。此外,由于普通发票与增值税专用发票均属于商事凭证,征税原则应当保持一致。所以,为了避免此类税款征收脱节现象的发生,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同时保证征税原则的一致性,本条第(一)项规定,如果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时先开具发票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从此时起,纳税人申报纳税,税务稽查查处税案、人民法院裁判税案有了统一的尺度,大家纷纷按此执行。堵漏增收,意义重大。执行多年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有时候也有微弱的不同声音发出,但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撼动主流。

三、营改增“财税【2016】36号文”出台后的动摇期

将要登台的营改增新政的纲领性文件“财税【2016】36号”,在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时也有“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的规定。

但这里的理解与《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相同规定的理解,却已大大不同。从其附件中有多处可以看出,“先开具了发票,既含专票也含普票,并不必然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具体理解,需结合具体事项。如何把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详细的规定。

令人不解的是:多年建立起来的“大厦”,忽然之间被动摇,且事先毫无征兆,事后毫无解释,强行扭转,不做疏通解释。一副我行我素,爱咋咋地的模样。

四、何去何从?

执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纳税人,坚持原来的理解?

执行财税【2016】36号文的纳税人执行现在的理解?

同样内容的法条,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且并行。咋看都有点别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