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非正常纳税户”的税收管理
|
在税收征管软件运行前,对这类纳税人,专管员一般采取上门催办催报,其违章行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予以纠正,因而“非正常纳税户”的税收征管并没有形成一个大问题。税收征管软件上线后,尤其是税收征管分征收、管理和稽查三条线运行,出现了征、管、查不衔接问题,“非正常纳税户”便开始大量出现。 这类纳税人常常在甲地经营,在乙地办理税务登记,但既不向甲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也不向乙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办完登记后只有牌子,找人找不到,形成“非正常纳税户”。要从根本上解决“非正常纳税户”的税收征管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一、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间加强联系。
二、我们可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对正常纳税户以外的其他的纳税户一旦有足够证据证明该“非正常纳税户”已经不存在,或已不属本区管辖,则应从税收征管户籍中核销,避免其长期“挂帐”。
三、应依法对“非正常纳税户”进行必要的惩罚。笔者认为,要减少和消除“非正常纳税户”,依法重惩是个关键。
所谓“非正常纳税户”, 2003年12月17日发布,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己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在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应当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由检查人员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存入纳税人档案,税务机关暂停其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和发票的使用。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其应纳税款的追征仍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在税收征管软件运行前,对这类纳税人,专管员一般采取上门催办催报,其违章行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予以纠正,因而“非正常纳税户”的税收征管并没有形成一个大问题。税收征管软件上线后,尤其是税收征管分征收、管理和稽查三条线运行,出现了征、管、查不衔接问题,“非正常纳税户”便开始大量出现。“非正常纳税户”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出现和税收征管软件中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导致国家税款的不能及时与足额入库,所以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非正常纳税户”存在。
“非正常纳税户”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一是经营地址变更后,不向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使税务机关在原地址找不到纳税人而形成非正常户。
二是为了享受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将原来正常经营的纳税户,以下岗人员名义到工商部门重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之后,到税务部门重新办理税务登记,而将原来的户籍废弃不用,而不办理注销手续,形成有户欠税,查无此户的现象。
三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一方面大量的转制改制企业的兼并、联合、分裂、资产重组、企业的破产等情况出现,税务机关获取上述信息的渠道并不畅通,税收管理往往滞后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企业注销、变更登记在管理上脱节,另一方面,就税务机关内部的征管体制而言,同一征管部门中存在属地管理与专业管理的交叉重叠,存在着自管户与共管户的区别,使征管部门之间出现较多结合部、交叉部,造成了对部分纳税人税收管理失控的局面。当纳税人已经解散、破产时,因无人管理或怕麻烦等原因,既不办理工商登记注销手续,也不办理税务登记注销手续,长期挂在税收征管软件中而无人申报,形成有“户”无申报的非正常现象。
四是改制企业常常形成非正常纳税户。例如一些改制企业误以为改制有优惠政策(地方政府的非法减免税是形成这一错误意识的根源所在),无需申报纳税。又如改制企业变更名称,不办理任何税务登记手续,也不申报纳税,使原企业在税务机关有户口却无申报;也有一些改制企业换名后不变更税务登记,有经营收入时以临时经营户名义到税务部门代开发票。形成一方面有户无申报,另一方面又有申报而无户。再如,一些企业改制后,对原有企业的欠税不予承认,使欠税无法入库。
五是经营亏损业户。有些纳税户或因亏损或因迁移,突然停业,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形成“名存实亡”的纳税户;还有的是暂时停业,但不向税务机关提交停业报告,也不申报纳税,形成非正常户。
六是登记与申报不一致。这类纳税人常常在甲地经营,在乙地办理税务登记,但既不向甲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也不向乙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办完登记后只有个牌子,找人找不到,形成“非正常纳税户
七是因管理人员变动,在征管区域范围调整过程中征管资料遗失或移交差错而形成的非正常纳税户,再加上主动纳税意识不强,拖来拖去,形成非正常户,这类纳税户以个体户为多。
解决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非正常纳税户”的税收征管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税收宣传的力度。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非正常纳税户是由于不了解税收政策或理解不正确而形成的,因此,提高企业人员,特别是法人代表和财会办税人员的税法意识仍然很有必要,也很重要。这几年,税务机关在税收宣传上虽花了很大精力,但还缺乏深度和广度。今后,除了讲究税收宣传的形式外,更需要讲究税收宣传的内容,让纳税人全面了解税收业务。
第二,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有效的信息交换也是导致“非正常纳税户”频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减少和避免非正常户的出现,必须加强这些部门的协作,互通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计算机联网,通过网上实现信息交流。或者举行定期碰头会面制度,相关人员互通信息,互相交流纳税人资料。
第三,严格区分正常户与非正常户,加大对非正常户的管理力度。一般说来,国有、集体企业成为非正常户的概率较小,而私营企业、挂名集体企业和私人承包、承租经营的企业成为非正常户的概率较大。因此,我们可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为正常纳税户,主要是正常申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对它们作一般性的管理即可。第二类是相对正常纳税户,主要是其他集体企业户和私营企业,它们一般能正常地履行纳税义务,但有形成“非正常纳税户”的隐患,对它们不仅要多多宣传税收法规,而且要及时催报催缴。第三类就是“非正常纳税户”,主要是那些时常不正常申报、经营亏损严重以及改制企业,对它们要单独打印成册,管理人员要时时注意其增减变化情况,并向稽查局提供资料,由稽查人员实施稽查。一旦有足够证据证明该“非正常纳税户”已经不存在,或已不属本区管辖,则应从税收征管户户籍中核销,避免其长期“挂帐”。
第四,全面实行属地管辖原则。甲地经营,甲地登记,甲地管辖,可以有效地克服因经营、登记及管辖不一致而形成的不正常申报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税源管理,对办理税务登记后不进行纳税申报的纳税人要及时查找,督促其进行纳税申报,以消除纳税人利用税务管理中的漏洞引发的非正常纳税。
第五,应依法对“非正常纳税户”进行必要的惩罚。我国现行法律对不履行税务登记义�
第六,必须保证征收、管理、稽查三个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这一点应结合税收征管改革进行。
|
浅谈对“非正常纳税户”的税收管理
社区精选2021-08-30 00:41:11
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
- 房屋拆迁补偿税收政策集锦
- 留底退税进项构成比例如何计算
-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税务局致全省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的一封信
- 国家税务总局黄山市税务局 黄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5号 国家税务总局黄山市税务局 黄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告
- 湖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湖南省资产评估协会关于湖南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协同办公系统上线试运行的通知
-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公告2021年第4号 关于明确契税征收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 浙注协[2021]76号 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第四批资深会员评定工作的通知
-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企业行业对标奖励管理办法》的通知
- 渝医保发[2021]23号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重庆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通知
- 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备案单证无纸化管理的通告
相关搜索